7月10日下午,马钢有限召开经营分析会暨“全要素降本、全流程提质”工作推进会。会上,马钢有限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祁卫东在表彰环节为钢轧厂炼钢分厂转炉精炼作业区、特钢公司转炉分厂精炼作业区、长材事业部重型H型钢分厂乙作业区三个“全要素降本、全流程提质”优胜作业区颁奖。
为进一步营造“全要素降本、全流程提质”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,我们将介绍三个优胜作业区的创新实践,以此,激励未来能够涌现更多的优胜作业区、更多的基层“金点子”。
今天介绍的是
长材事业部重型H型钢分厂乙作业区
长材事业部重型H型钢分厂乙作业区聚焦质量、成本关键要素,通过技术升级、协同优化、管理创新将“成本意识”与“质量意识”深植于心、力践于行,打好降本提质“组合拳”。

优化工艺 挖掘降本空间
该作业区把降本增效融入生产过程中,通过精细管理、精心操作,不断优化生产工艺。他们针对轧辊加工成本、喷涂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,与分厂轧辊管理员一同对轧机牌坊的水嘴位置进行优化调整,减少喷涂高度,减少喷涂面积,特别是对于订单小于800吨的内贸材规格,采取单机架轧辊喷涂或不喷涂,轧辊加工、喷涂吨钢成本可分别下降18%、59%。
该作业区联合其他作业区在万能轧机水平辊环报废后,利用停机、检修、代料等时机,采取割套取轴的方式把辊轴安全取下来重复利用,并通过对火焰切割法、机加工法、电加热法等不同方法摸索、替代,在环保条件允许下减少割套取轴费用,今年1—5月割套19支,节省费用11.4万元。

节能降耗 向“电”“气”要效益
牢固树立“一切成本皆可降”思想,作业区紧盯压缩空气、轧制电耗等成本献计献策,推动全员降本增效。针对轧线生产过程辊道空转造成的电能损失,该作业区一方面通过现场跟踪梳理,积极和设备点检人员沟通反馈,优化辊道运转和主体设备负载信号、光电检测信号和时间延时等参数,在满足生产、质量和设备的功能的情况下,减少辊道空转的时间;另一方面改变操作习惯,固化岗位操作流程,通过辊道阶段式预选方式,减少辊道集体传动时间。
同时,万能轧机操作人员和宝信工作人员密切配合,精确头尾锯切定位时间和距离,减少手动定位时间,最终有效减少了电机空转产生的电能损失。此外,该作业区还联合其他作业区全面梳理现场压缩空气使用点,针对部分漏气点更换阀门。灵活采取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所有热检压缩空气关闭一半、热锯冷锯气吹扫停用、光电管停用吹扫气路等措施,压缩空气费用大幅降低,4—5月压缩空气环比下降16.17%。
提质减损 指标增效明显
H型钢回矫率及切废率居高不下是困扰着生产提质增效的大难题,该作业区积极开展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攻关,通过优化轧制规程等方法,确保开轧条形及尺寸的稳定性,提高一次开轧命中率。同时适当增加重点品种、重点工程订单料长,降低因重点订单试轧导致的定尺判废,提高成材率。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轧机条形控制和轧机腹板尺寸均匀度控制,通过生产过程中及矫后条形质量的对比跟踪,优化轧制条形和尺寸降低回矫率及切废量。4月份,400*400系列H型钢回矫率3.19%,达到重型H型钢产线投产以来最好水平。
只有将“成本意识”与“质量意识”深度融合,通过系统性创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,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下一阶段,重型H型钢分厂乙作业区将继续深入挖掘降本提质新的增长点,推动“成本可控”“质量升级”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
来源:马钢长材事业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