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刘承元 来源:企业管理杂志 2025年2月5日
过去一年,身边许多企业家都切身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经营压力,具体表现为利润增长越来越难,价格越卷越低。这正应了一句无奈却现实的话:“卷价格没有未来,不卷价格将失去当下。”无论如何,熬过冬天,春天就会来临。
那么该怎样熬过冬天呢?降本增效是企业当前重要的策略之一,是必选题。
降本增效,顾名思义,就是通过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。
降本增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。在产品价格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,成本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。通过降低成本,企业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,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,从而扩大市场份额。
降本增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。通过降本增效,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从而实现经营效益的提升。
降本增效还有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。在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,通过降低能耗、减少排放等措施,企业可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,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,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。
降本增效策略和方法多种多样
降本增效涉及企业方方面面,包括研发、采购、生产、运营、销售等多个环节,方法、措施很多。
在研发阶段,可以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降本增效思考,比如选材和材料用量设计,加工与装配工艺选择,质量与效率防呆设计,零部件通用化、组件化以及其他产品优化、降本设计等。这些创新改善工作需要研发人员拥有精益思想、预防思维以及强烈的成本和效率意识。在原材料或零部件采购阶段,可以通过优化采购策略、改善供应商管理、降低采购成本等措施,达到降本增效目的。比如,企业实行集中采购、长期合作、供应商帮扶等策略,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,确保原材料的交付质量和稳定供应,同时降低采购成本,与供方实现双赢。在生产阶段,关注并消除生产流程中的各种浪费是降本增效的重点工作。企业可以发动员工开展精益改善,采用精益生产方法,做好质量管控、设备保全、标准作业和员工训练等,提高系统可靠性;活用价值流等分析方法,对生产流程进行梳理,发现流程中的多余环节,消除浪费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
除此,降本增效的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。比如,企业可以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降低能源消耗,加强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,降低固废处理成本。又比如,企业可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、加强成本核算和分析、优化资金管理。还比如,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,用机器换人,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,降低人力成本支出。
将降本增效策略落地为团队行动
为了把降本增效策略落地为团队行动,企业需要从多方面推进。
首先,精益降本增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。企业应建立长效精益改善机制,将降本增效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确保这项工作的持续性。比如,可以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微创新提案活动,从身边不花钱、少花钱和能做的改善做起,消除浪费。又比如,开展以班组为中心的现场上台阶改善活动,消除现场存在的大中小各类问题。还比如,把精英骨干人员组织起来,开展旨在提升经营效益的焦点课题管理活动。
其次,精益降本增效要坚持科学和实效原则。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一定要摒弃年初信誓旦旦,年中缺少办法,年底一无所获的假大空做法。要以结果为导向,以问题为线索,以改善为抓手落地实施,通过引导和激发员工解决具体问题收获务实成果。降本增效工作还是一个有内在逻辑的科学过程,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,让员工学好5S、TPM、IE、6Sigma、VSM等多种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和消除浪费的科学方法,并通过活用这些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。
最后,降本增效工作落地实施需要企业员工全面参与。为了促进全员参与,必须善用精益推进三大法宝。一是组织推动。拥有组织资源的一把手要积极参与,设法把降本增效转化为部门或员工的关键工作任务。二是机制约束。要告诉员工,积极改善是个人快速成长的阶梯,把改善成果、个人绩效与成长晋升挂钩。三是营造氛围。要采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办法推进降本增效活动,促进员工广泛参与,打造浓厚的“比学赶帮超”的团队改善氛围和企业创新文化。降本增效工作要落到实处,必须多管齐下,领导带头,部门协同,全员参与。
规避降本增效工作中的常见误区
降本增效工作一定要做,但是要注意规避几个误区。
第一,为了节流降本,迟滞了设备、技术的升级投资。笔者曾到一家公司的模具车间参观,该车间的设备十分老旧,感觉还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。依据多年经验判断,这一定是考核导向性和公司管理出了问题。经过和中高层管理者简单交流之后发现,公司对部门和车间的成本实行承包责任制,超出目标成本的要罚款;低于目标成本的会有奖励。因此,所有部门管理者都过于节俭⋯⋯企业领导,特别是财务部门,还对这套成本管控办法津津乐道,这其实十分危险。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。企业为了眼前利益,或者部门为了实现当下成本考核目标,在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投资方面目光短浅,无所作为。这种做法如果持续下去,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企业既要节流降本,又要保障战略性支出。
第二,为了节流降本,无节制压榨供应商。在对待供应商方面,有些企业习惯性地采取零和博弈的手法,要么压低采购价格,要么拉长付款周期,又或者故意变相克扣供应商货款,等等。还有些企业,始终抱着货比三家、低价者得的态度,不断更换供应商,迫使供应商偷工减料,影响质量和交付。事实上,与供应商零和博弈往往失道寡助,害人害己。企业需要本着共赢思维与供应商建设稳固的伙伴关系,共同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水平,共享供应链发展成果。
第三,为了节流降本,毫无原则地节省开支。一些企业在费用管控上不断加大管理力度,致使许多本应该花的钱也不花。企业里有各种各样令人担忧的现象,比如厕所坏了不修,食堂碗筷旧了不换,能省则省,还美其名曰:省下来的钱都是利润。这样的节流降本,可能会对企业开源增效产生致命影响。原因很简单,这样的工厂根本配不上好客户,也配不上大订单,更配不上高价格。这样的节流降本只会让企业经营越来越难,路越走越窄。一切有可能伤害到开源增效的节流降本,企业都要慎之又慎,该花的钱一定要花。